宋庆龄往返北京,陈赓睡过头耽误接机,手下:您师母不会怪罪的
前言:
19岁时,陈赓考入了黄埔军校,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。孙中山先生的演讲深入人心,让陈赓对孙中山先生充满了崇拜与敬爱之情。彼时,宋庆龄已经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妻子兼秘书,陈赓也由此与宋庆龄熟识。
陈赓
新中国成立后,陈赓只要在北京,宋庆龄从外地回到北京时,陈赓总是准时到飞机场接机。可有一次,陈赓在午睡结束发现自己睡过了头,当即就深觉无颜见宋庆龄,他问身边的保健医生张愈道:“你说我该怎么向师母做检讨呢?”张愈说:“凭你们的友谊,我想您师母不会怪罪您的!”
在革命时期,陈赓与宋庆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宋庆龄还两次救陈赓于危难之中,怎么会因为其小小的疏忽而怪罪他呢?
宋庆龄:“一定要把他的腿治好”
1925年,孙中山先生离世,由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控制了国民党的实际统治权,而国民党由原来的革命走上了反革命的道路。蒋介石下令解散了黄埔军校中的青年军人联合会等组织,下令任何人不得跨党,必须在国共之间做出二选一。
孙中山先生
面对这一结果,宋庆龄是痛心的,她不愿同蒋介石同流合污,更不愿看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被蒋介石等人践踏。
在这种情况下,有人选择了投奔蒋介石,有的人选择加入了共产党。陈赓第一时间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,自此与蒋介石彻底分道扬镳。
1926年,陈赓接受党组织的安排,远赴苏联学习保卫工作。5个月后,陈赓学成归来就马不停蹄地随北伐军一路北上。就在北伐顺利进行到长江流域之时,蒋介石却突然发动了“四一二事变”,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。
陈赓当下组织同学们成立了“黄埔军校同学讨蒋委员会”,并和组织一起退到了武汉。但武汉也并非安全之地,汪精卫没有任何预兆地背叛了革命。
汪精卫
到7月27日,陈赓和周恩来一起到达南昌,南昌起义一触即发。8月1日,在周恩来、贺龙、叶挺、朱德、刘伯承的领导下,南昌起义正式开始。第20军第1、第2向旧藩台衙门等处的守军发起进攻,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等处的守军发起进攻。
这场战斗一直打到第二天清晨,共歼灭了3000余人,缴获枪械5000余支,子弹70万余发。这天,南昌市聚集了上万群众,庆祝南昌起义的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。
在南昌城的这段时间,陈赓一直肩负着保卫周恩来等领导的安全。
8月底,陈赓率部来到了会昌城下,准备率领部队正面攻击。但陈赓两翼的策应部队却由于计算未能及时跟进,导致陈赓失去了协助,孤军深入敌方阵营。
陈赓
陈赓带领战士们拼命数小时,仍等不到援军只能抱憾撤退。在撤退的途中,陈赓左腿连中三枪,鲜血瞬间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。所幸陈赓身边都是忠义之士,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他掩护到了安全地带。
但部队中的医疗条件有限,无法及时为陈赓提供很好的治疗。为了让陈赓得到良好的救治,组织上安排陈赓到上海治疗。
当时陈赓的伤势十分严重,除了枪伤外甚至还有些骨折,再加上舟车劳顿,赶到上海时,陈赓已经陷入了昏迷中。情况十分危急,上海地下党员便将他送到了上海牛慧霖骨科医院。但进入医院后,牛慧霖大夫看陈赓的穿着打扮,以为他是歹人,不乐意为他治疗。
地下党员见牛慧霖医生并不是坏人,于是就将陈赓的真实身份说了出来。牛慧霖听后,脸上竟露出了惊喜之色。原来他正是宋庆龄的表兄弟,陈赓的大名他早些时候在表姐那里听过。
陈赓
要按照普通治疗,陈赓的伤势已经非常严重,一般就会实施截肢。牛慧霖不忍让陈赓永远失去左腿,于是想尽了办法,把陈赓已经被接歪的伤腿重新接好。
手术过后,牛慧霖就将陈赓受伤的事情告诉了宋庆龄,宋庆龄嘱咐他:“一定要将陈赓的腿治好,并要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其他从南昌起义部队来的伤员。”陈赓伤好后,就在上海俺做了几年的地下工作。
1931年,中共派陈赓到鄂豫皖苏区红四方面军工作,在一次战斗中,陈赓的右腿膝盖又负重伤。为了治疗他的伤势,上级让他再次到了上海医治。就这样在宋庆龄与牛慧霖的照顾下,陈赓一次又一次脱离了风险。
“陈赓是中国人民最高尚的代表人物”
1933年,陈赓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。他被关在国民党的监狱里,受尽了严刑拷打。之后蒋介石假惺惺地来狱中探望陈赓,陈赓在得知后,脸也没刮,穿着带血的囚服去见了蒋介石。
蒋介石
曾经在黄埔军校,蒋介石非常欣赏陈赓,觉得陈赓是一个可塑之才。之后蒋介石带着学生参加东征时,便将陈赓留在了自己身边,任命其为总指挥部警卫连上尉连长。
第二次东征时,蒋介石到前线督战,陈炯明叛军突然袭击,总指挥部的人毫无招架之力纷纷逃窜,只丢下蒋介石一人。蒋介石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轻,以为自己的生命就要在此终结。
就在这时,身为连长的陈赓突然站出来,坚决保卫蒋介石的安全不愿离去。陈赓冒着生命危险,一边组织散兵撤退,一边背着蒋介石突围。
到达安全地方后,受蒋介石委派,陈赓化装成农民,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,一晚上行走了160多里路与一师党代表周恩来取得联系,因此蒋介石才得到了救援。此后,蒋介石对陈赓更是赞赏有加,不过,蒋介石最后背叛革命,与陈赓就此分道扬镳。
陈赓
两人再见时,已经物是人非。陈赓坐在椅子上眼皮都没抬,蒋介石满脸堆笑说:“陈赓你瘦了。”陈赓说:“瘦吾貌而肥天下。”之后还补充一句到:“校长,你也瘦了。”蒋介石倒不难为情,立即接话道:“国家如此生灵涂炭,寝食难安呀!”
如此厚脸皮的话,蒋介石也能说得出口,陈赓面带讥讽地问:“身为一党一国领袖,校长瘦而天下瘦,这是为何?”
蒋介石此次前来是为了说动陈赓加入国民党,他当面允诺陈赓师长的职位。陈赓怎会因小恩小惠而出卖自己的信仰,他横眉冷对地回答道:“我不当你的狗官!”蒋介石见陈赓如此“不开窍”,气愤地走了。
此次面谈,蒋介石对陈赓已经起了杀意,但陈赓之前救他的事情人尽皆知。如果不念旧情执意下狠手,必定会遭到世人的咒骂和唾弃,蒋介石犹豫不决。
蒋介石
与陈赓关在一起的还有共产党员廖承志。廖承志的父亲廖仲恺,是陈赓在黄埔军校一期的恩师,所以廖承早些年就与陈赓相识,两人同是优秀的共产党员。他们如今虽然身陷囹圄,但依旧乐观,联合起来与敌人斗争。
有一次法官要廖承志出庭,廖承志打听到这个道貌岸然的国民党法官喜欢嫖娼,而且还得了见不得人花柳病。廖承志最见不得的就是这样的人,于是决定在法庭给这个法官一个教训。
到了法庭上,法官在台上问话,廖承志故意不作答扭来扭去要解裤腰带挠痒,法官见此便问他:“你要干什么?”廖承志故意大声说道:“我得了花柳病,忍不了痒。”法官听后脸红一阵白一阵,底下的人立即哄堂大笑。
事后,廖承志回到牢房将在法庭上发生的事和陈赓说,陈赓大笑,拍着廖承志的肩膀说:“好样的!”
廖承志
在陈赓被捕后不久,宋庆龄以及黄埔军校的同学纷纷伸出了援救之手。监狱的人慑于宋庆龄的威望,停止了对陈赓等人的酷刑。当时,租界当局把陈赓等人由巡捕引渡给南京政府,针对这一恶劣行径,宋庆龄组织了大量的救援人员。
宋庆龄发表声明《告中国人民书》中,称廖承志和陈赓等人不是罪犯,而是中国人民最高尚的代表人物,并且“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要求释放他们,要求不使他们遭受酷刑与死亡。”
在党组织和宋庆龄的积极营救下,蒋介石迫于无奈,答应释放陈赓,还想用此举“感化”陈赓。陈赓对蒋介石的殷勤很是不屑,逃出魔窟后便找到了党组织,被派往了中央苏区。
而另一边,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四处奔走、据理力争,甚至搬了把椅子在上海市市长办公室门前“静坐”,这才将狱中的廖承志救了出来。
何香凝
多年后,陈赓和廖承志回想起此事,陈赓开玩笑说:“你有一个好妈妈。”廖承志笑着说“当时宋庆龄亲自为你说情,你不是也在地下党同志的营救下从狱中溜出来了吗?”陈赓听后,哈哈大笑。
1944年,陈赓和夫人傅涯同时患病,住在延安和平医院就诊。当时解放区物资匮乏,医疗用品更是少得可怜。医疗物资大多用在了前线战士身上,后方则更少。宋庆龄在了解八路军抗日的艰难环境后,立即从世界各地募集大批物资运往陕北根据地。
陈赓夫妇这才得到了救治,后方大批伤员也得到了及时治疗。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感激之情,在苏区的八路军全体伤员联名给宋庆龄写了感谢信,陈赓和傅涯在那条写满了名字的白绸子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。
“您师母不会怪罪的”
由于战争影响,陈赓与宋庆龄相隔16年未见,再见时已经到了1949年。上海全面解放后,解放军战士动员上海市民腾出多余房间,为部队提供住所。
宋庆龄
当时解放军战士们并不知道哪一所房子是宋庆龄的家,不知情况的战士无意间“闯”进了宋庆林的住宅,陈毅得知后非常尴尬,于是想到了与宋庆龄交好的陈赓。
平时征战沙场的陈赓天不怕地不怕,面对此事竟有一点不知所措,况且陈赓当年在得救后,曾对宋庆龄发过誓,要率领20万大军面见师母。但到如今,他的部队也没有达到20万,这令陈赓有些羞愧。
陈毅在得知陈赓的忧虑后不由地大笑道:“你带的兵也不少嘛,加起来也有20万的,这样我教你一个办法,师母要是问起来,你就说带了20多万。”
经过陈毅的劝说,陈赓终于下定决心去宋庆龄家里请罪。当看到宋庆龄的时候,陈赓想起了很多往事,轻声问出口:“师母,这些年你还好吗?”宋庆龄看到陈赓的样子,鼻子一酸,她想到丈夫曾经对陈赓的器重,点头微笑道:“我很好,你终不负中山先生的期望啊!”
宋庆龄
宋庆龄欣喜地将陈赓请到屋里,一阵寒暄后,陈赓说出了来意。他首先为战士的莽撞感到抱歉,之后又惭愧地说:“师母,我当年在您面前说大话了,我的部队没有20万。”对此,宋庆龄只是微微一笑,并没有计较。
从革命中走来的宋庆龄和陈赓,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。到新中国成立后,他们也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。
1952年,朝鲜战争取得了胜利,陈赓从战场上归来。为庆祝胜利和迎接陈赓,宋庆龄亲自到饭店定制了点心,到果园买回葡萄,邀请陈赓夫妇到她家做客。席间,宋庆龄非常高兴,和陈赓谈论着朝鲜战争的局势和妇女工作。
陈赓很是心细,他发现宋庆龄非常喜欢战斗中的故事,于是在回家后立即为宋庆龄准备了几十枚各式各样的战役纪念章。在将纪念章都准备好后,陈赓想要亲自送去,但接到命令即刻离京去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便只好嘱咐傅涯送到宋庆龄家。
宋庆龄很是高兴地将傅涯请到家中,将陈赓精心挑选的礼物打开,仔细摩挲着每一个纪念徽章。
那时只要陈赓在北京,宋庆龄从外地回北京时,陈赓必到飞机场或者火车站迎接师母。有一次,宋庆龄下午会乘坐飞机到达北京,陈赓早早就得到了消息,他和往常一样准备第一时间去机场迎接。
但那天陈赓工作很累,中午吃完饭后实在受不住困,就睡了个午觉。没承想这个午觉误了大事,当陈赓醒来之后发现已经耽误了接机的时间。陈赓很是懊恼,他问保健医生张愈:“你说我该怎么向师母做检讨呢?”
张愈说:“您就放心吧!凭你们的友谊,您师母不会怪罪的。”情况确实如张愈说得那样,事后陈赓去看望宋庆龄说起未接机的原因,宋庆龄并未怪罪,还让陈赓注意休息。
陈赓
后来陈赓为了不耽误接机,凡是新来的秘书、副官,陈赓都要交代:“凡宋庆龄回京或者离京,要提醒他去机场或者火车站接送,千万不能耽误。”
1957年,陈赓突发心肌梗塞,宋庆龄得知后,派人把他的亲笔信和一束鲜花送到北京医院,她在信中表达了关切的问候。陈赓十分感动,病情稍微好转后就立即让傅涯向宋庆龄当面汇报自己的身体情况。
陈赓这样做是不想让宋庆龄为自己担心,宋庆龄见到傅涯详细地问陈赓的情况,并嘱咐傅涯一定要照顾好陈赓。
1961年,陈赓的病情再一次复发,组织派他到上海治疗。恰宋庆龄也正好在上海,便热情地邀请陈赓到自己家里做客。
陈赓的夫人傅涯是当兵出身,从来是素面朝天,不爱涂抹胭脂水粉,但在宋庆龄身边可不一样只因在1949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。
宋庆龄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后,依然对陈赓夫妇很客气,还特意让担任她秘书的廖梦醒接陈赓一家。廖梦醒对傅涯说:“孙夫人很惦记陈赓大将和你的身体情况,你最好化化妆,涂点口红,不然孙夫人就会问你:‘今天气色不对,是不是身体不太好啊?’”
有了廖梦醒的提醒,傅涯每次见宋庆龄都要简单修饰一下,以作为对师母的尊敬。
就是这样深厚的友谊,让宋庆龄一时无法接受陈赓的离世。1961年3月16日,陈赓大将还是没有挺过来,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去世,享年58岁。
宋庆龄
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得知消息后担心宋庆龄的身体,便想尽办法压下了刊登讣告的报纸,还将收音机弄故障了。但宋庆龄还是得知了噩耗,她情不自禁地扑倒在床上痛哭不已。
几天后,宋庆龄悲痛无处发泄,只能通过与廖梦醒通信表达自己的情感。在信中,宋庆龄悲痛地表示陈赓的离世让她一时间难以接受,以致整夜睡不着。廖梦醒在收到信后,也是一阵悲伤。
在陈赓去世后,傅涯开始整理丈夫的遗作和别人写的纪念文章。每当遇到陈赓早年与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交往的片段时,傅涯就会拿着不了解的部分找宋庆龄请教。宋庆龄工作繁忙,且年事渐高,但每次傅涯找她,她都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傅涯的疑问。
陈赓
陈赓大将和宋庆龄的友谊,在傅涯的关联下继续保持着,直到宋庆龄也离开了人世。